香港人買房血淚史

香港人為因素達到買樓房總體目標,到底有多心酸?近日有網友于論壇指,有一位80後好朋友由2007年起就苦等房價暴跌才購置產業,沒想到等了14年依然翹首以待,由「由20多少歲直到40歲」,發生變化「中佬」,憐憫其餘生都不一定可以完成購置產業安家。

實際上,以上80後很難買到樓的事例數不勝數,且實際通常比互聯網技術的「小故事」更悲哀。重播2021年3月份立法會文秘發佈的「自置住所對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」,科學研究強調,香港於2004年至2019年的15年裡,房價升近4倍,自置住所比例卻跌到51%,除開是以往20年的底位,亦遠小於富有經濟體系的均值六成水準。科學研究引述一部分評論員強調,社會發展因此彌漫著負面情緒,年青世世代代尤甚。

科學研究也發覺,35歲以內的年青人于總體自置住所房主中的占比,由1997年的22.1%暴跌至去年的7.6%,漲跌幅高逾六成;又引述地產代理調查問卷指,廣泛被訪者均值預估在44.1歲才可以「進入車內」。體現以上網友述說的好朋友遭受並不是某些事例,不依靠「父幹」,光憑年青人兩手造就進入車內機遇的難度係數遠比想像大,欠缺名流機遇亦變成社會發展多方面分歧之一。
更比較嚴重的是,年青人買樓房難變成香港人口結構的心腹之患。廣泛香港人完婚的前提是有一個「安樂窩」,而44歲才購置產業,承擔傳宗接代的女人早就踏入「大齡產婦」隊伍,因據醫療界定,35歲之後孕期就已屬大齡。怪不得香港出生率一直低企。

此外,香港政府部門統計分析處材料表明,過去30很多年,總和生育率不斷小於2.1的交替水準(就可以保持目前當然人口數量的出生率),而自打1990年代中之後,出生率更在0.9至1.3中間上落,時許近幾年來更有江河日下的發展趨勢,以往3年的總和生育率先後為1.07(2018年)、1.05(2019年)及0.87(2020年);上年全年度僅約4.3萬隻嬰兒出生,是香港有記錄至今初次出生人數小於致死人數。長此下去,香港社會發展的大齡化問題只能越來越不容樂觀,突顯處理住宅問題的緊迫性。